Quantcast
Channel: 起个破名真不容易5的凤凰博客
Browsing all 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新中国成立初期清除美国文化影响的经过

撰文:杨奎松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确定了三条对外方针。用毛泽东比较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这就是:“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由此可见,新中国政权能否稳固是问题的关键。当时新政权还只能采取联合政府的形式,允许相当部分“旧民主主义分子”、“民主个人主义”者进入政府。而这些人对美国有着相当好感,力主新中国应当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中间派”们,在中国的城市居民当中还有着很大的社会基础,毛...

View Article



王长江:权力健康运行,执政党才能长期执政

近日,共识网编辑蒋保信就此专访了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王长江教授。  只要有腐败,就应该一查到底  蒋保信:习李新政以来,在反腐上火力很猛,打的老虎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最近徐才厚被查处,有评论认为,中国在反腐上的做法正逐渐跟世界接轨,因为查处退休、卸任的高层领导人,跟西方民主国家查处卸任总统一样。请问您如何评价这一年以来的反腐?...

View Article

蒋孝严:父亲蒋经国在台湾解严的前前后后

文章来源于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7月15日,是台湾社会解除戒严20周年的日子。“白色恐怖”虽已成为历史名词,但病态的党争带来了另一种“政治暴力”。尤其是民进党上台以后,执迷于“泛政治”思维,不断撕裂族群,构造出新的“绿色恐怖”,将台湾社会拽入另一种病态情境戒严年代,“匪谍”无所不在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人们都在隐忧中度日,谁都可能随时被调查、被加罪、被判刑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陈岑发自北京...

View Article

严歌苓:读书是补药 是避难所

严歌苓,1957年11月16日生于上海,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编者按】“读书和写书是最自由的,我们因此有一个独处的空间自我营养。”知名海外作家严歌苓昨天做客香港书展,开讲“从读书人到写书人”。身着条纹连衣裙的她无论走路、坐下、演说都带着一股舞者气质。在她看来,读书不带功利、不会立竿见影,却如一种补药或一处安放自己的避难所。文/罗昕“读书和写书是最自由的...

View Article

冰心: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

View Article


白先勇:孤恋花

【白先勇(1937年-),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从前每天我和娟娟在五月花下了班,总是两个人一块儿回家的。有时候夏天夜晚,我们便叫一辆三轮车,慢慢荡回我们金华街那间小公寓去。...

View Article

王朔:哥不酷,哥只是有点儿忧伤

曾经有人问我一个很经典的心理测试题:你看到半杯水会想到什么?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这水还能喝吗?我必须得承认自己不是个乐观的人,我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忧伤起来,我很羞愧。有人曾经说过写诗写得越好的人活得越悲催,我就纳闷了——我诗写得不好为什么也这么悲催?我想了半个多世纪,后来终于想通了,也许我的长篇史诗《长安故事》其实写得还不错,我很欣慰。为了克服我的悲剧心理,我总是竭力回避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什么被自杀...

View Article

罗静:四大中国式礼貌正在伤害孩子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今天分享的这4种中国式礼貌,可谓历史悠久。观察发现,随着年轻父母的成长,不少已有改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父母,会自然不自然地犯“礼貌性”的错误。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你或者身边人的身上呢?NO1....

View Article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一位以色列军官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以前曾指挥过的一次小规模军事行动。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有一名以色列士兵被自己人误杀。当问及那名士兵的姓名时, 军官说他不记得了。这件事情的报道在以色列引发了许多公众的愤怒。人们责问,这位军官怎么这么容易就忘了士兵的名字。他只是普通的健忘,还是犯下了道德过失呢?如果是道德过失,那么涉及的是什么特别性质的道德?...

View Article


李敖:从原配身上了解胡适的伟大

胡适十三四岁时跟表亲江冬秀定亲,直到27岁时做了北大教授后听从母亲的安排回家乡完婚,才见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很多人认为胡适先生不值,因为江冬秀是典型的旧派乡间女人,裹了小脚,只接受过几年私塾教育,识字不多,写信有时都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某次,胡适生病,江冬秀写信问候他。胡适写诗记之:“病中得她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其实,胡适的婚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完全是为了孝道和对含辛茹...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孔丹:文革最大的遗产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反思

1966年8月,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简称“西纠”)成立,孔丹任“司令”,4个月后孔丹被抓进监狱。孔丹认为“西纠”影响到了自己的大半生。摄影/林舒人物简介:孔丹,江西萍乡人。经济学硕士,曾任中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孔丹长期就职于以金融为主业的控股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熟悉金融市场,也是著名金融学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王全宝2014年7月的炎炎夏日里,在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京城大厦中信集团...

View Article

“冰桶挑战”全民娱乐的两大败笔

文|周妮娜互联网使一切正在成为可能,泼冰水在一夜之间如约而至;公益行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科技大佬们集体狂欢式的热情也在一夜之间成为现实。可是,在我们沾沾自喜于社交网络产品带来的病毒式传播速度,...

View Article

许锡良: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害怕出错?

【许锡良,江西黎川县人。作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作者博客:http://blog.ifeng.com/2677877.html关于中国人特别害怕出错的事情,我记得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一书翻译成中文版时,波普尔有一个自序说到中国人特别害怕犯错的现象。他表示很不理解。因为,如果要真正追求知识,探求真理,那么,犯错是必要的阶段。没有谁的认识能够绕过错误。因为波...

View Article


熊培云: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熊培云,新闻工作者。《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专栏作家及社论作者。】今日世界,多数国家都已经实现了政治民主化,而尚未实现民主化的国家也正在试图从“后极权”的坑坑洼洼中走出。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当历史翻过黑暗的一页,过去那个血腥而愚昧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然而,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世界离独裁有多远?35岁的德国导演丹尼斯·甘赛尔透过他杰出的电...

View Article

何帆: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何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财经观察员】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个个都无比焦虑。夏天到了,更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找不到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的规则变来变去,越变越怪异。“中考”之后,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们开始准备高考,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中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北大...

View Article


周海亮:有什么用?

周海亮,职业作家,1972年生于山东文登,中国“最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读者》、《思维与智慧》、《意林》等杂志社签约作家,《半月谈》杂志社特约记者。出版小说26部我常常被这句话问得一怔:有什么用? 我总得为这句话想上半天。...

View Article

林奕华:你追求的是幸福,还是比别人幸福

林奕华,横跨剧场、舞蹈、电影、教育等不同领域的香港多栖创作人、批评家,同性恋人士。先后在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香港发表舞台创作。1994年凭电影《红玫瑰白玫瑰》获台湾金马“最佳改编剧本”。华人圈子里流行的同性恋称呼——同志,就是林奕华1989年第一次用。幸福的目的不是为了被人看见,被人羡慕,幸福只跟你的内心感受有关。文章来自《悦己》杂志对林奕华的采访。1、你在按谁的时间表过人生现在女性容易焦虑,有个...

View Article


梁文道:一群什么都不信的人,注定要瓦解

1987年的苏联仍然无法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但是许多媒体的尺度之宽,已是“斯大林时代”的过来人所无法想象的。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是经济自由化,甚至也不是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扩大,而是既抽象又缥缈的道德问题。读者纷纷给报纸杂志写信,宣称他们再也受不了周遭社会“良心上的断裂”。安东诺夫就是在这一年发表了他著名的《我们到底出了什么事》。在这篇文章里,他把道德问题说成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人民需要被拯救——不...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渡边淳一:男人再“花”也恋家,女人再“忍”也会走

渡边淳一/文渡边淳一(1933年-2014年),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骨科讲师。当了10年的骨科医生后,他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失乐园》《无影灯》《光与影》《钝感力》《遥远的落日》等说来也许有人会觉得诧异,大体来讲,男人是藕断丝连缠绵迷恋的。男人浪漫主义的本质,可以说是从缠绵迷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男人是背负着过去、想重返过去。日本演歌...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个韩国青年眼中的中国80后与90后

来源:思想潮作者:郑玹宇,85后,来自韩国,tataUFO创始人。90后会抢80后饭碗,不分男女郑玹宇/文我是郑玹宇,来自韩国,初中赶上第一次互联网浪潮,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美金,进过软银风投,2013年从北大毕业。从最初在北大参加社团活动,只能听懂20%的中文,到现在和中国的伙伴们一起在中关村创业,做一款针对中国大学生的移动社交平台tataUFO,我在中国近六年的经历一直围绕着几个关键词:大学生、...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